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来了一场以数据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医疗行业也如此。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的挖掘医疗健康数据、让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已经成为医疗信息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针对目前医院his比较老旧、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系统协调不好、耦合度太高、数据缺少整合。信息共享和数据再利用缺少基础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医疗信息化从业者对本机构的hi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升级,通过建设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建成面向医疗质量管理、面向运营、面向患者服务的医疗平台,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整合。
信息平台建设分为三部分:
1、业务场景的梳理和系统机构的设计;
2、数据、接口、消息与文档标准的制定;
3、平台的实施与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
医疗机构微机房的搬迁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儿,因为医疗机构的微机房处于24小时连续运转,随着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微机房布置因分散、陈旧且网络规划凌乱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医疗机构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要求,不少的医疗机构对微机房的建设规范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扎实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细致周密的搬迁过程是确保机房搬迁和业务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重庆的一医疗机构以主业务数据库采用upm(数据保镖)实时同步和非主业务数据库及应用类采用定时离线备份后搬移主机的两个思路进行微机房迁工作。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对微机房的变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随着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实时性有更高要求,深化医改、“互联网+”、数据“互联互通”、也对提升数据质量提出挑战,医疗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安全防患,临床科研则更需要数据来做支撑。
但是,由于医疗数据通常被保存在低效、昂贵的孤岛之中,医务人员无法对数据和应用进行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也无法应对来自安全性、可靠性及可用性的挑战。
故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关注信息化质量的转变而且更应关注信息化安全建设。建设临床数据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数据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通过将临床数据质量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基于人、管理、软件系统、组织架构等多因素的结合进行整体把控,进而从临床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去做数据治理。
医疗机构在保障核心业务系统平稳运行下,也应该做到非核心资产管理有条不紊。大力推进“互联网+服务”工作。
通过服务和管理更好的结合,让医疗机构信息化从被动的建设者变为全局的掌控者。
关于我们
成都普思达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医药技术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是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普思生物,证券代码:832791)于2016年8月成立的控股子公司。